杭州邵逸夫醫院掛號(杭州邵逸夫醫院掛號預約下沙)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前言:高端訪談欄目《孟楊訪談錄》邀請浙江省的十位著名心內科專家共同參與公益科普項目——《談“心”》系列訪談,旨在向國內老百姓傳達可靠的心內科醫學信息,為大眾科普正確的診療知識。參與《談“心”》系列訪談的十位專家分別來自浙醫一院、浙醫二院、邵逸夫醫院等多所國內三甲醫院,他們作為國內外頂尖的心內科專家,將為大眾分享其專業的醫學見解和臨床的真實案例。
“每天十萬次、不可停歇的心跳,承載著每個人生命的運轉。
作為心內科醫生,時刻都在為這些心跳的正常運轉而超負荷忙碌著。”
“我先休息一小下。”在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手術室的后臺,傅國勝主任兩鬢的汗珠還未來得及擦干,就匆匆從手術室走向衛生間。連續兼顧3臺心臟手術的他如此疲憊,以致于連大聲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傅國勝
人們很少會去想象手術室里的情景,因此也很難切實的體會一天埋頭做15至18臺手術的醫生需要耗費何等的體力,承受何等的壓力。不僅如此,第二天在門診時仍然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守候每一位就診者,以人均5分鐘的用時高效判斷病情及相關治療方案。快速、準確、高效的診斷,意味著每天可增加20位患者看診的幾率。
而這,就是年過五十的傅國勝主任二十多年來長期面對的狀態。
留學歸國駐守一線,拯救生命是最大希望。
心內科,擔負著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的診治醫療,每一個診斷都可能關乎生死,都輕率不得。在國內赫赫有名的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從事心血管內科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的傅國勝,就這樣在高負荷、高壓力的“心”路上奔波了二十多年。
“從我家步行到醫院只需要10分鐘,就是為了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快一點,再快一點。幾年前,一個病人半夜11點剛做完手術,2個多小時后又遇到緊急狀況,我就凌晨2點多從家趕到醫院,一直做手術到凌晨5點。”駐守臨床二十余年,曾經的這些通宵“加班”,傅國勝主任早就習以為常。
實際上,早在20年前,于德國進行校際交流的傅國勝,大可留在德國從事心臟的理論研究工作。彼時,他的學術著作已發表于世界級權威醫學雜志《歐洲心臟雜志》上,并得到了權威專家們的高度認可。理論研究如此成功的他,卻偏偏忠實于臨床,他希望能更直接、更快速的把知識轉化為拯救病人生命的鑰匙。
接受采訪前的傅國勝主任
為了這個目標,傅國勝主任在20多年間忙碌的奔走于門診室、手術室、醫療學術會議和醫學院之間,不曾停歇。現在他的研究成果已涵蓋:心血管病介入治療的普及與提高、經橈動脈途經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全球發展、慢性閉塞病變的治療與培訓、心血管再生醫學、以及醫療器械的研發等方面。
提倡分級診療,醫患共同獲益。
門診每周開放三個半天,名醫名家的掛號費用是200元,常常要預約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約上。價格不菲的掛號費并非醫生或醫院本意,而是國內醫療分級體制不完善所致的無奈之舉。“在國外,無論是社區醫院的配置,還是醫生的培訓分工,都更注重對分級診療的運用。因為這樣不但能節省資源,更重要的是能避免無故損耗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內,挽救更多的人。”傅主任說。
展開全文
實際上,并非每個病例都需要專家來診治。比如一般性的心內科疾病,即使是最普通的心內科醫生也都會進行標準的診斷和處理;在患者遇到疑難雜癥、高危病癥、無法確診或多次醫治沒有好轉的情況時,才有掛專家號的充分必要。
專家號源有限是事實,掛號難和看病難的問題還需依靠分類和疏導來解決。在就診人群里,至少40%的病人其實無需掛專家號,第一次去門診時常規就診即可,若被確認為疑難高危疾病或沒有被很好解答的患者可下次再掛專家號診治。
一上午的門診下來,傅主任常常來不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
“像我坐一上午門診,正常是看20到25人,可每次都加號到45個人左右。病人也是苦不堪言,等三、四個小時,只能看5分鐘的病。“傅國勝主任在談到分級診療時,尤其提倡政府花時間和精力來培訓不同崗位的醫生,并加強社區醫生的資源力量,大大發揮社區醫療的潛力。
同時,他還提到:“在國外,只要是醫學專業方向的大學畢業生,就都有資格受到定向培訓,并可根據意向進行二次分配。這種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互聯網+醫療”,憂愁大于歡喜。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似乎覆蓋了一切不受空間限制的領域。就連關乎人們生命的醫療行業,也不免被“互聯網+”的浪潮沖刷了一把。原本該由醫生與病人面對面進行的診斷,竟然也被某些病急亂投醫的患者改為去“baidu”一下,試圖在那些與自己病情有略微相似性的文字分享中覓得一絲“真相”。
猶記得2016年,“魏則西之死”引爆全網,鋪天蓋地都是“誰害死了魏則西?”這樣的話題討論。所有人在痛心與譴責之外,有沒有更深地思慮過:“互聯網+醫療”帶給大眾更多的,是“所謂”的信息透明?還是專業領域中信息的“劣幣驅逐良幣”?
談及“互聯網+醫療”中在線診斷的話題,傅國勝主任的態度非常明確:憂慮大于歡喜。
確實,不論是醫療理論還是臨床經驗,傅主任都是最具有發言權的人。他說,病人往往會走兩個極端,一種是過度緊張,一種是過度大意,這兩種病人都會讓醫生頭疼不已。作為心內科醫生,正確的診斷是最基礎也是最馬虎不得的環節,這需要結合每一位病人的實際情況,包括對細節的觀察和溝通的方式。“每位病人的病情都不盡相同,即使是病狀一致,也會因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診療方式。尤其是涉及到心臟方面的疾病,通過互聯網方式搜取醫治方案,是我們不認同的。”
正在開會中的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醫生們
同時,病人在門診時應該做到客觀描述病情、用心聽從醫囑,萬不可用網上搜到的碎片化信息來質疑和干擾醫生。傅主任舉例說,“我曾經遇到一位60多歲的病人,初步診斷為高血壓、冠心病,這幾乎是許多老年人的通病。但高血壓和冠心病卻分很多種,當我問及這個病人的癥狀時,他的外甥不斷插嘴干涉,甚至用從互聯網上搜索來的信息質疑我們開出的診療方案。這種行為不但會耽誤病人的病情,分散醫生的注意力,還會占用其他病人的診療時間,是我們醫生非常反感的。”
此外,還有一些病人哪里不舒服,就拼命上網查資料,把不相似的癥狀和疾病匹配到自己身上,心理負擔莫名加重也導致病情加重,這種情況也不可取。
對于“互聯網+醫療”,傅國勝主任的建議是:“從掛號、繳費、取報告層面上看,這確實便捷、省時;但是從疾病診治層面來看,其遠遠達不到應有的復雜及精細程度。通常講,非外在情況,身體連續出現嚴重不舒服,影響了正常生活,就一定要到醫院診治,因為很多器官出現病變并不一定表現在這個器官上,比如牙痛、背痛,甚至是胃痛都有可能是心臟原因,但又不一定是心臟出現問題。這種情況如果單純通過互聯網找尋答案,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網絡信息誤導錯判自己的病情,要么貽誤最佳治療時間,付出巨大的代價,要么是盲目匹配自己的病情,虛驚一場。”
心源性猝死不可怕,積極預防是正道。
“猝死主要發生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等人群中。工作壓力大的白領、黑白顛倒的夜班人群、網商和網店店主等群體,都應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篩查。從普通人群自身生活習慣的調整和高危人群的預防性治療入手,大部分猝死都是可以預防的,比如: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合理飲食、平衡心理。對于此類高危人群,安裝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儀可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資料顯示,有1/3的猝死者生前毫無征兆,其中心源性猝死(SCD)占38%。目前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每分鐘就有1人發生,每天約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近日,杭州健身房發生的32歲女子在跑步機上跑步2分鐘后發生猝死的事件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最后醫生診斷正是由心源性猝死引發的惡性事件。
“心源性猝死有呈年輕化發展的趨勢,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是主要誘因,其實大部分的猝死是可以預防的。無論任何年齡,生活規律是重中之重,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在心態上要盡可能平和,不要壓力過大亦或是大喜大悲。關于運動,每個人都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這樣可增加心肺功能,低鹽低脂的飲食,從年輕時就要開始注意。“傅主任說,“我遇到過的年輕病人,才20出頭就血管狹窄堵塞了60%以上,都要裝支架了。這種情況如未及時發現,也很容易出現猝死。定期到醫院體檢是很重要的,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問題要進行及早干預,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室的專家團隊
作為浙江乃至全國的著名心內科專家,傅國勝主任表示,大多數醫生一定是毫無保留的為病人著想,可以用藥物治愈的疾病絕不會要求病人在體內安裝器械。但,有些心血管疾病是不可逆的,若不及時安裝器械進行干預,患者可能會面臨隨時失去生命的危險。這種時候,務必要相信主治醫生提出的介入治療方案,如安裝支架、起搏器或除顫器等。
“醫生要做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我們不會因為多裝了幾個器械或多做了幾臺手術就變得富有,但卻會為不聽從醫生治療意見而失去生命的病人惋惜。畢竟,生命是唯一的,也是最寶貴的。”傅國勝主任說。
借上帝之手,救萬眾之命。
作為著名的心內科專家,傅國勝主任每天都奮斗在臨床一線,雖然少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卻收獲了諸多珍貴的醫患情誼。面對一場又一場的手術,他也越來越明了生老病死的不可逆性,當患者處于生死一線間時,醫生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脫離危險、減少痛苦。他是借用上帝的雙手,去解救多一個、再多一個的病人。
令傅國勝主任記憶深刻的一起病例,是在他20多歲剛剛進入心內科的時候,一位女性病人因為嚴重的心臟病導致腹部嚴重腫脹如懷孕一般。她走入診室時,所有醫生都認為她沒有挽回的希望了,年輕的傅國勝卻毅然接下了這位病人。他憑借著自己當時平實的經驗和醫術,認真仔細的觀察、管理病人,及時向專家老師請教,醫護密切配合,對病人進行認真仔細的隨訪,令這位病人的生命延長了5年。
“要尊重每一個生命。作為從醫20多年的心內科醫生,我再次提醒大家千萬要珍愛自己。年輕時就要注意,有家族遺傳或是檢查報告提示異常的更要按時復查,聽從醫囑。”
傅國勝醫生接受《孟楊訪談錄》采訪時,接到病人電話。
聽從醫囑說來容易,殊不知醫生在拯救病患之時,往往忽略的是自己。“我們經常會提醒病人運動,提醒病人生活作息要規律,其實我們醫生自己的生活是最沒有規律的。病人的手術時間很多時候是未知的,所以不按時吃飯、吃冷飯都是常事。我們也根本沒時間去什么健身房,那個時間對我們來說太奢侈了。每周的門診、手術、講課、學術會議,把我生活里的空閑時間都占據了,所以我的辦法是常年走路上班,而且快走,我現在走7000步只需20分鐘。堅持5年下來,我比最高峰時的體重輕了30斤。”
最后,傅國勝主任又回到了對患者的叮囑:“對于運動,大家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不要互相攀比。尤其是心腦血管病人,過度運動會適得其反,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
相關文章
- 包含首都兒科研究所號販子電話,圈子口碑最好100%有號!方式行業領先的詞條
- 包含北京肛腸醫院代辦掛號跑腿,誠信換來金招牌服務贏得天下客的詞條
- 包含航天中心醫院掛號號販子聯系電話【秒出號】的詞條
- 包含北京八大處整形醫院名醫掛號找黃牛,你掛不到的號我都可以的詞條
- 包含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掛號掛號微信_我來告訴你聯系方式放心省心的詞條
-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號販子掛號電話,掛不上的都找我聯系方式信譽保證的簡單介紹
- 包含北京胸科醫院《提前預約很靠譜》的詞條
- 西苑醫院號販子掛號,懂的多可以咨詢【秒出號】的簡單介紹
- 關于空軍總醫院號販子電話,圈子口碑最好100%有號!聯系方式不二之選的信息
- 北醫六院加微信咨詢掛號!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怎么網上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