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癲癇病醫院(昆明電線電纜英才網)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適合12歲以下兒童,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因此,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粵港芭莎小兒推拿視頻教程
為寶寶的健康收藏
其特點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為主,全身穴位為輔;手法靈巧獨特,操作規范簡便,且療效顯著。快來跟著學兩招吧!
一、脾經(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橈側緣末節,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用于直推法補脾經);②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補脾經);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補脾經)。
操作: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或補脾土);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稱清脾經(或清補脾經)。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為后天之本,補之可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化痰涎,助消化,止瀉痢;清之可清熱利濕,消食化積。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疳積,痢疾,驚厥,黃疸,濕痰,痿證,疹、痘不出,改變面色等。
說明:經實驗證明:推補脾經有以下作用:①對胃蠕動有促進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對淀粉酶作用不明顯。
展開全文
二、肝經(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食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肝經(或稱平肝或瀉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肝經。一般100~500次。
作用:開郁,除煩,平肝膽之火,息風鎮驚。
主治:目赤,昏閉,煩躁不安,驚風抽搐,口苦咽干。
說明:肝經一般用清法,不用補法,若肝虛應補時,則用補腎經代之,為滋腎養肝法。因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如肝實或不采用本穴,可用瀉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腸穴代之,因肝為心之母,實則瀉其子,心與小腸相表里。
三、心經(心火)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中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心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心經。100~500次。
作用:清熱,瀉心火,補益心血,養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瘡,目赤,五心煩熱,驚惕不安。
說明:心經一般用瀉法,不用補法,因心火不能妄動。若心氣虛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兒高熱并見兩顴腮部色赤尤甚,為火來爍金,可有劇咳發作,應采用瀉法,推1~2次后.多見兩顴腮色赤消退,對劇咳也可緩解。但對患有肺結核病的兩顴腮色赤者,用之無效。
四、肺經(肺金)
位置:在無名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無名指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來回推稱為清肺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肺經。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順氣化痰,疏風解表,清熱通便。
主治:感冒,發熱,咳喘,肺炎,肺虛,自汗,盜汗,便結等癥。
說明:肺經一般用清法或瀉法,不用補法。小兒慢性腹瀉、虛寒瀉,應用本穴時應慎重,推清本穴時間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當,多見腹瀉加劇;如患急癥需用本穴時,可推清本穴1~2次,待癥見緩解后,應停用。自汗、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對肺風喘急等癥,禁用補法。
五、腎經(腎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稱補腎經。100~500次。
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補腎經可補腎益腦,益氣助神,納氣定喘,溫下元,止虛火等。
主治:五更瀉,遺尿,尿頻,腎虛咳喘,驚風,癲癇,牙痛,骨軟無力,先天不足。
六、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將小兒食指固定于術者左手虎口內,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來回推稱清大腸。100~500次。
作用:補之固腸澀便,瀉之清利臟腑之濕熱,平補平瀉導積滯。
主治:積食,口瘡,痢疾,泄瀉,肛門紅腫,脫肛,翻肛,便秘。
說明:大腸有固腸澀便之功,但水瀉(即濕熱瀉)時,應以利尿為主,推大腸時先用瀉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補法;里急后重時先用瀉大腸,癥狀緩解后改為清大腸或補大腸。虛證、脫肛者要用補法;翻肛、肛門紅腫、便秘者用瀉法或清法。
七、小腸
位置:在小指尺側緣,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立掌,術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側握小兒四指,使其小指尺側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稱清小腸(或稱利小腸或推小腸)。一般100~500次,若單獨推小腸,可推1000次(如無小便時用)。
作用:分別清濁,瀉熱利尿。
主治:水瀉無小便,尿頻,尿閉,尿少,口瘡,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八、小天心(魚際交)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處,大、小魚際之間凹陷中,陰陽池交界處。
操作:令小兒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節背面搗之。揉100~500次;掐3~5次;搗5~20次。
作用:通竅散結,暢通經絡,安神鎮驚,清熱利尿,明目,矯正筋脈的拘急或偏勝。
主治:感冒發熱,神昏,煩躁不安,驚風,抽搐,癲癇,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顱等癥。
九、陰陽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兩側,拇指側為陽池穴,小指側為陰池穴。
操作:術者以兩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兩側分推,稱分陰陽;自小天心兩側的陰池穴、陽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稱合陰陽。100~300次。
作用:分陰陽有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合陰陽有利痰散結的作用。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紅白痢疾、腸炎、驚風、抽搐、泄瀉、嘔吐、黃疸;痰涎壅盛、胸悶咳喘。
十、板門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使小兒大魚際暴露,術者用右手拇指來回推之稱清板門;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稱揉板門。100~500次。
作用:清熱涼血,止血除煩,消食化積,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泄瀉、感冒發熱、高熱不退、陰虛內熱、疹痘潮熱不退或疹痘后低熱、煩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齦紅腫、光面舌、苔厚等。
小兒推拿
從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基礎手法、復試手法到小兒保健推拿手法,技能進行專業的指導,并從小兒的常見疾病的推拿治療,針對治療小兒厭食、發熱、便秘、泄瀉、遺尿等疾病進行講解,強化學員綜和能力,貼近市場需求,打造實用性強,就業率高的班別。
就業方向
醫院兒科、小兒推拿養生館、母嬰店、自主經營小兒推拿養生館、嬰兒游泳館、小兒推拿培訓班等。
底 部 原 文 鏈 接 點 擊 試 聽
國際粵港芭莎學院
聯系方式如下:
重慶校區
TEL/QQ: 400-023-1099
網址:
校址:重慶·渝中區·兩路口·文化宮內
昆明校區
TEL:0871-63838730
網址:wap.kmbasas.com
校址:昆明市·東風東路318號2樓(金馬立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