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治療牛皮癬的醫院(上海皮癬去哪家醫院)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相關文章首發于上海科技報)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宏林課題組揭示了病毒感染在激發銀屑病(尋常型銀屑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了“銀屑病是細菌特別是鏈球菌引起”的以往認知。該研究首次報道病毒或是引發銀屑病的關鍵因素,或為銀屑病的有效預防及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4月4日在線發表于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旗下的國際著名期刊《分子醫學》。
圖為王宏林教授
銀屑病危害全世界1-3%人口,患者人數達1.45億,中國大約有800萬-1000萬患者。由于銀屑病累及皮膚和全身各處,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還會引起并發癥,最常見的并發癥是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和銀屑病型關節炎。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第六十七屆大會上將銀屑病列為全球性健康問題。近年來,陸續有報道表明銀屑病的發病受遺傳因素和外界環境影響,但其病因學機制尚不清楚。
展開全文
維甲酸誘導基因I(RIG-I,基因名DDX58)早在2012年就被確認為銀屑病的易感基因,其作為胞質內的模式識別受體,能夠感知胞內病毒感染并啟動下游信號通路抵抗病毒入侵。在王宏林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朱慧媛等發現在銀屑病患者和類銀屑病小鼠模型皮損中,RIG-I是顯著上調的。RIG-I的特異性配體可直接引起銀屑病關鍵致炎因子IL-23的分泌并誘發小鼠皮膚異常增厚;在無任何微生物的環境中,IL-23不能夠介導小鼠類銀屑病的發生,而RIG-I的基因剔除顯著減輕小鼠類銀屑病的癥狀。由此,研究人員提出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家畜和禽類紐卡斯爾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內的RNA病毒或是引發銀屑病的關鍵因素。作為人體內的重要細胞因子,IL-23主要是用來對抗包括病毒在內的微生物感染,而攜帶銀屑病易感基因的個體在對抗病毒時由于信號通路異常,容易失控過量表達,從而引發銀屑病。
“對于攜帶銀屑病易感基因的人群來說,抵抗病毒的抗感染因子失控過量表達就有可能激發銀屑病。”王宏林解釋說,以往已有臨床觀察發現銀屑病患者不易感冒,而一旦感冒會加劇銀屑病病情,這可能與這類人群抗病毒信號通路及因子異常活躍相關;同時銀屑病患者秋冬癥狀易復發或加重,推測可能是與秋冬流感病毒肆虐有關。另外,在臨床上丙肝患者銀屑病發病率高,也可能與丙肝病毒參與銀屑病的發生發展相關。此次基礎研究提出的發病機制新假說為以往臨床觀察到的現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釋,將對后續對臨床治療銀屑病產生有導向性的啟示,或能推動針對抗病毒免疫應答異常的靶向治療。
相關文章
科壇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眾號)
用人文化的視角介紹中外科技的歷史,展示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深度思考,以及發展趨勢,為科技工作者和關注科技的公眾打造一個純凈的心靈家園。本微信號轉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微信號觀點。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標注來源作者,倡導公益,只為分享價值,與商業利益無關,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歡迎進入科壇春秋粉絲qq群(群號為431567020)與我們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