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陽光婦科醫院(成都華陽婦科醫院)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1. 總是哭鬧
新生兒哭鬧是表達要求和痛苦的方式。新生兒的哭鬧也吃喝拉撒睡穿密切相關。
例如:饑餓、口渴、喂奶時乳汁過急(沖)嗆奶、要拍大小便時均可哭鬧;當環境過冷、過熱、光線過強、衣服過緊、被子過厚、尿布潮濕時也可引起哭鬧;寶寶需要愛撫時也會用哭鬧來表示。因上述原因引起的哭鬧一般哭聲有力,除哭鬧外沒有其他異常表現。
如新生兒每天無故哭鬧3小時以上、每周發生3次以上、持續3周以上,屬于過多哭鬧。這種哭鬧常會神秘消失,約半數寶寶在3個月后消失,大多數寶寶在4個月時停止。寶寶的神態和體重增長不受影響。
專家提示:
當新生兒頭痛、口腔痛、耳痛、腹痛,或被蚊蟲叮咬、長了痱子導致皮膚痛癢時,哭鬧劇烈,持續時間長,哭聲高調或難以控制,而且在哭鬧前會煩躁不安,提示新生兒哭鬧是因為患病不舒服所致,應及時就醫。
2. 總是睡不著
新生兒期每天大概要睡16—18小時。大多數新生兒每隔2/3個小時睡醒后,睜開雙眼安靜的躺一會兒,然后東看看西看看,頭和身體動起來,接著開始張嘴找乳房或者自己吃手,此時應給他喂奶。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吃飽后會放開乳房,看上去很滿足,出現睡意,接著入睡。
專家提示:
如新生兒很少主動醒來吃奶,或者很少有警醒表現,看上去很疲倦,對吃奶沒興趣,活該清醒或覺醒時仍處于睡眠狀態,即使干擾他扔不覺醒;睡眠時間大大多于平時。突然出現上述情況;提示新生兒可能生病了,要盡快就醫。
3. 呼吸快
出生2個月內,寶寶安靜睡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為30~~40次。新生兒剛醒來時,短時間內呼吸次數較快,,恢復正常頻率前出現短暫的呼吸暫停,屬于正常現象。此外,新生兒苦惱時,呼吸頻率也會出現暫時性加快。如果新生兒呼吸增快到每分鐘60次以上,提示有肺炎等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就醫。
4. 體溫低
對于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發熱不常見,一旦出現發熱,提示新生兒出現了嚴重的細菌感染。但新生兒發生細菌感染時,也可能會體溫降低,當新生兒體溫低于35.5℃時,即為低體溫,也要及時就醫。
5. 吐奶
新生兒吃奶后1小時內有1~2口溢奶出多數是正常的,稍大后,溢奶會明顯減少。有些新生兒溢奶會持續發生,是因為食管下端即胃的人口肌肉過分松弛,造成奶進入胃后易反流。不適當的喂奶和護理方法也可引起吐奶,如喂奶過快、一次吃奶量太多、喂奶前新生兒過度哭鬧吸入大量空氣、更換奶的種類或奶的濃度不合適、體位不當、喂奶后立刻將寶寶平放在床上或過多過早翻動寶寶等,都可以引起吐奶,正常情況下,嘔吐物為乳汁或者乳凝塊。生理性吐奶一般不會影響新生兒身長、體重的增長。
展開全文
專家提示:
如新生兒吃奶后出現劇烈的持續性嘔吐,或嘔吐呈噴射狀,吐出的奶帶有粘液;新生兒除吐奶外,還伴有腹脹、發熱精神不好等,提示新生兒可能出現異常。牛奶蛋白過敏、感染性疾病、食管或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都有可能導致嘔吐,此時應盡快就醫。
6.腹脹
大多數正常的新生兒腹部有些突出,吃奶后更加明顯。不過,在兩次喂奶之間,腹部應該很柔軟。如新生兒2天內沒有排大便,導致腸脹氣,可引起腹脹,排便后腹脹癥狀即消失。如新生兒的腹部持續脹且發硬,伴有嘔吐,不能排除腸道嚴重疾病所致。此時要盡快就醫
7.經常流淚或者眼睛分泌物多
新生兒出生時如一側或者雙側鼻淚管堵塞,眼淚不能通過鼻腔引流,兒新生兒的眼睛看起來總是“水汪汪”的,眼淚還會順著腮部流下。如鼻淚管長時間不通,淚液不易排出,還會引起局部感染,這是眼部會產生黃色膿性分泌物。新生兒通過產道時病菌進入眼中,也會引起眼部感染,除眼部分泌物增多外,還可出現雙眼紅腫。
專家提示:
如果新生兒眼部出現“熱淚盈眶”、膿性分泌物、紅腫、怕光等,應及時就醫。
8.口腔有乳白色的膜
新生兒口腔的白色斑塊,多覆蓋在牙齦、舌面、上顎和口腔黏膜上,有時整個口腔都覆蓋白色斑點,有些父母以為是奶汁形成的,其實不然,如果是乳汁,容易被擦掉,但這些白色斑塊不易被擦掉,這是由一直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即鵝口瘡。換鵝口瘡的寶寶不一定明顯的不舒服,有的寶寶可表現出吃奶不如以前或哭鬧不安,部分寶寶體溫升高。如為母乳喂養,那么如果媽媽出現乳頭癢或者有燒灼感,提示媽媽的乳頭也受到感染。
專家提示:
一旦發現寶寶口腔不易吐掉的白色斑塊,要及時就醫,并配合醫生的治療,包括對媽媽乳頭的處理。還要注意消毒寶寶用過的奶具,不要自行揩擦白膜,以免加重感染。
9.臍周皮膚發紅
新生兒的臍窩容易積存分泌物或尿液。臍帶殘端還沒脫落時,如果沒有及時清除分泌物或尿液,分泌物干燥后會使臍窩與臍帶根部粘在一起,從臍帶表面上看起來是干凈的,但臍窩里可積存分泌物。細菌容易生長和繁殖。繼而通過沒有完全閉合的臍帶殘端侵入,一起臍帶炎癥。炎癥最初為臍帶根部發紅,分泌物由原來的無色透明變為黃色膿液。隨著感染范圍擴大,臍帶周圍皮膚也出現紅腫。如不及時就醫,可發展為全身感染。
當發現寶寶臍帶周圍皮膚發紅,或觸碰臍帶時寶寶哭鬧,要盡快就醫。
10.皮膚發黃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臉色紅潤可愛,可是過了兩三天,新生兒的面部甚至軀干及四肢皮膚漸漸變成了橙黃色,或者紅里透黃,說明新生兒出現了黃疸,約有50%以上的足月兒和70%早產兒都會有這種現象。如果皮膚黃疸出現在生后2~3天、4~6天時最明顯。生后7~10天逐漸消退,則屬于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一些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也會出現皮膚發黃,發生時間稍晚,成都可輕可重,一般停喂母乳2~3天后,黃疸明顯減輕。如黃疸程度輕,不必治療。
專家提示:
當黃疸出現過早(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程度重(手心、腳心發黃),或遲遲不退(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或退而又出現等,應盡快就醫。
11.皮膚發紫
新生兒時期皮膚紅潤。當室溫較低時,新生兒的皮膚也會發紫甚至發花,生高室溫或者加衣被后,新生兒的皮膚會很快恢復正常。如新生兒的口唇、口腔內的黏膜、鼻尖、鼻唇溝附近皮膚、指甲床、指甲尖的皮膚顏色發紫,或哭鬧后皮膚發紫,且與室溫無關,提示可能有心臟或呼吸系統異常,要及時就醫。
常見病預防
1. 保持皮膚清潔,每日溫水洗澡數次,小兒剛入睡及哭鬧時汗多,用溫毛巾給小兒及時擦汗。
2. 寶寶衣服應選擇寬大、通氣性好、吸水性強的薄棉布衣服,并經常換洗。
3. 可給寶寶少量多次的多飲些溫開水
4. 夏天居室通風、降溫
5. 每次洗澡后用痱子粉或1%~2%薄荷爐甘石洗劑涂患處
下載”陽光婦兒App“
搜索微信”陽光婦兒“公眾號加關注 在線預約兒科專家
文章版權來自于”陽光婦兒“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