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販子掛號推薦,用過的都說好(票販子怎么掛專家號)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小鄭是個80后,平常有個頭疼腦熱,喜歡“百度一下”。近一兩年,隨著智能手機客戶端的興起,又出現了諸如“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微導診”等等醫療APP及醫療微信公眾平臺,她便又把自己的咨詢陣地轉向了手機。
網絡問醫有時候確實會解決小鄭的疑問,但有時同一個問題不同醫生卻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她對此感到困惑:這網絡問醫,到底靠譜不靠譜呢?
小鄭:方便省錢的選擇
作為80后,習慣凡事“百度一下”。小鄭自然也不例外,這也是她走上網絡問醫之路的開端。
最初,她只是選擇一些不太好向人啟口的癥狀百度,后來發展到只要身體略微不適,如眼睛有些紅腫、膝蓋出現響聲、身上長出小黑斑等等,都會向百度請教。
小鄭的每一個問題,網上幾乎都有人回應,其中一些問題,提問者還不止小鄭一個。給她答案的網站五花八門,如百度知道、尋醫問藥網、天涯問答、好大夫在線、39健康網等等,回答問題的人也來自天南地北,如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張某某、威縣第二人民醫院醫師高某某、冠縣中醫院外科醫生邢某某等等。
因為無法斷定回答問題的醫生身份的真偽,小鄭在網絡問醫的過程中,通常不會只瀏覽一家網站,最后經過綜合判斷,再決定要不要上醫院去治療。
幾年時間內,小鄭通過網絡問醫解決了很多小困惑,還學到了不少偏方,但也曾遇到過麻煩。有一段時間,她身上突然長出幾個小痣,她上網一查,有的醫生說是“隨著皮膚的老化,身上的痣是會越來越多的,不用太擔心”;也有的說“痣突然變多變大,很有可能是黑色素瘤”,把她給嚇壞了,趕緊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了沒事才放心。
不過盡管如此,小鄭并沒有放棄網絡問醫。去年,有同事向她推薦了一個手機APP,上面不僅可以問醫,還可以問藥呢。她拿出自己的手機向記者展示,在“藥品庫”輸入“阿司匹林”,里面立刻顯示出“阿司匹林泡騰片”等5種相關藥物,以及“阿司匹林可以治療類風濕嗎”等一系列相關問題,每個問題下面都有醫生做相應的回答。
小鄭告訴記者,她之所以選擇網絡問醫,部分原因是因為方便,“隨時隨地都能咨詢,而且什么都能問,尤其對于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來說,不用去醫院排隊掛號、候診、繳費那么麻煩”。部分原因是因為免費,“如果真的是小毛病,去上一趟醫院不是白花錢了嗎”。
小鄭現在使用的手機問醫APP,根據不同會員等級,每月擁有10次級以上的免費提問特權。但也開始出現了收費項目,比如圖文咨詢1塊錢一次,電話咨詢4塊錢一分鐘,如果開通私人醫生服務,則要100元一個月。小鄭盡量讓自己的提問保持在免費區間內,偶爾也花個一塊兩塊的,“反正也不貴,要是診斷出病情比較嚴重,我當然還是上醫院”。
醫生:警惕網絡問醫“先入為主”
如果哪天工作不太忙,趙澤會在這天晚上登陸百度“拇指醫生”賬號,為一些網友解答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問題。
趙澤是我市包醫一附院高壓氧科主任,同時也是百度“拇指醫生”網站的注冊醫師。
他在上網過程中偶然發現,很多網友在百度知道求醫問藥,于是決定利用自己醫學知識幫大家解疑釋惑。
在上傳了自己的執業執照、經過了身份驗證之后,大約今年5月份,他擁有了一個自己的百度賬戶。
百度“拇指醫生”會根據他的專業,分類向他推送一些相關的問題讓他幫忙解答,如“手指關節起了包塊怎么辦?”“皮膚長了一些疹子,嚴重嗎?”“手部擠壓長時間不好是怎么回事”等等。
趙澤發現,網友們的提問還真是踴躍,僅2個月時間,他就先后為大約150位網友解答過問題。
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趙澤覺得有個問題特別需要廣大網友注意,那就是提問不夠專業,比如在描述癥狀的時候措辭太模糊,且提供的相關資料太少。他舉例向記者說明:“比如說肚子疼這個癥狀,是吃過飯疼的?是持續疼痛嗎?是某個部位疼嗎?是絞痛還是赤痛?”很多網友只說自己“肚子疼”,這讓他很難對病癥做出準確判斷。相反,個別網友問得特別詳細,而且還提供了局部照片以及醫院的檢查結果,這樣他也便能給出相對專業和精準的指導意見。
自從具有了網絡醫生身份,趙澤在對患者進行觀察時便多了一個視角。他和同事經常遇到有病人到醫院看病,“一來了就說我從網上查了,我覺得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好像非要把病看成他自己想得的病”,醫生們只好向他耐心地解釋情況。趙澤提醒廣大網友,因為網絡醫生良莠不齊,部分可能是非醫學人員,要特別當心被網絡問醫先入為主,造成自己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甚至用自我診斷來干擾醫生的判斷。他建議大家,如果身體不舒服,最好還是上醫院去看看,千萬別有病亂投醫,延誤了治療時機。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我市已經有不少醫生加入到了網絡醫生、手機醫生的行列中去了,這似乎也讓網絡問醫、手機問醫的未來“逐漸靠譜”。
打開“春雨醫生”APP,點擊“找醫生”,在相應科室中打開包頭市,便會發現來自我市四醫院、291醫院、三醫院等約120名主治醫師,提供有償的手機咨詢服務。市中心醫院、內蒙古包鋼醫院、市腫瘤醫院和包鋼三醫院在“百度醫生”APP上部署了合計600多名醫生接受手機掛號預約。微信公眾號“微導診”中,也有包鋼三醫院、李德皮膚醫院、市眼科醫院、市腫瘤醫院、市中心醫院和包鋼醫院各科室醫生提供的預約服務。
(策劃/許文霞 文/記者 賈慧珍 圖/記者 計明明)
■鏈接
盤點重要的移動醫療APP
百度醫生
百度醫生的功能非常簡單,只有一個核心功能:掛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導診功能,你點擊人體的某個部位,就可以出現相關疾病的就診科室建議。對于有明確掛號需求的用戶來說,這樣的功能實用性非常差。可以說,百度醫生就是一個掛號APP。
阿里健康
整個阿里集團和醫院的合作在不斷深入,支付寶主推的未來醫院可不是只為了搶占支付,拿醫院處方才能買的處方藥才是真正的唐僧肉;掛號與華康醫療合作,起碼在醫生人數上不落下風;在線咨詢是新浪愛問醫生的班底,阿里健康還自己做了中醫養生為主的醫蝶谷;取悅用戶的額外功能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用手機自測視力以及中醫臟腑辨識。
丁香醫生
騰訊投資,強調的功能只有“疫苗咨詢”和“用藥咨詢”。從專業角度看,監管部門已經明令禁止沒有資質的公司搞在線問診,丁香園的“用藥咨詢”才是正途,其他APP上患者直接和醫生交流的功能都是打在線咨詢的擦邊球。丁香醫生診所在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HIS、能夠連接各種數據源的電子病歷、適合微信的醫療流程等方面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新探索。
平安好醫生
歸屬平安集團旗下。從平安好醫生現在的功能看,已經完整實現了藥品電商、家庭醫生、在線問診、醫院掛號等功能。當中國的醫療支付方逐漸擴展到壽險公司以及為員工購買健康險的企業,在平安好醫生服務對象仍然是普通用戶的前提下,付款方可以擴展到壽險公司和企業,這比直接要求用戶付款簡單的多。